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大数据学院)成立于2023年3月,由大数据学院和原信息与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组建而成。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三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特色和国家一流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权点,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与信息安全两个二级学科专业硕士授权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3人,高级工程师5人,博士生导师12人。拥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人才2名、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名、山西省教学名师1名、山西省“三晋英才”15名、山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2名。
学院制定“计算菁英”计划,旨在培养新一代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学院拥有优质的实践教学基地和企业实习平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促进了学生高质量就业。近年来,学院有大量的学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机甲大师高校联盟赛、“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CPC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赛事活动,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97项,赛区、省级奖励383项。通过这些竞赛实现了就业率高、就业层次高、就业薪酬高和就业专业对口程度高的四高目标。学院常年组织全校学生参与CCF程序设计能力认证的学习和考试,为国内外知名的互联网和软件相关的公司输送优秀人才。
在优异成绩支持下,学院有众多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长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台北山西文教基金会晋才奖学金、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会奖学金、省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赵宗复基金会奖学金、兴大助学金、丰田助学金、新长城自强助学金、梅赛尼斯奖学金、长顺奖学金等,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获得社会和企业的一致好评。
【升学就业】
学院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学院工作的突出位置,严格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推动思政工作与就业工作深度融合,强化价值导向,引导毕业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大项目、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鼓励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升学就是最好的就业,学院持续注重学生学业质量提升。一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综合竞争力。学院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将双一流高校及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部分内容渗入教师教学内容,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和本科“班级导师”制度,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实验室对学生全天开放,加强实践能力训练,激发研究热情。二是与新生入学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考研、就业提早动员。学院紧紧抓住新生入学教育这一关,邀请学历高、资历深、学问渊博的教师或科研骨干为新生做系列讲座,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办学历史、优良学风、特色优势,介绍专业历届考研成绩、就业情况,激发新生的考研、就业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同时学院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开展,让学生尽早拟定好大学生涯规划。
学院从市场、指导、服务、政策、保障等方面逐个破解难题,实现了毕业生更充分升学、更高质量就业。2022届毕业生升学率为37.29%,总体就业率为95.08%,较2021届毕业生升学率31.6%提升近6个百分点,较2021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89.8%提升5个百分点,毕业生升学率、总体就业率稳步提升。其中,毕业生升学高校主要有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等;就业方向多为互联网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教育、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军队、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毕业生升入“双一流”院校比例、流向国家战略导向单位就业比例不断提升,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同时,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亦大幅提升,2022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达96.60%,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38%,为国家和区域高质量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优秀校友】
赵沁平,计算机软件与虚拟现实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1975年太原工学院(现太原理工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本科毕业,1981年太原工业大学(今太原理工大学)电子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先后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副部长,曾担任一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一届中国科协副主席。现任教育部科技委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仿真学会理事长、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