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座 >> 正文

微纳传感与人工智能感知山西省重点实验室12月12日举办系列学术报告会

日期:2022年12月13日

20221212日,由微纳传感与人工智能感知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举办的太原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学院系列学术报告会以“线下(微纳传感与人工智能感知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会议室+线上(腾讯会议)”的形式进行,会议邀请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蒋永刚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黄伟教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浩敏研究员,山东大学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宋锐教授进行了精彩的报告。

首先,报告主持人太原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微纳传感与人工智能感知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桑胜波教授主持开场,欢迎各位专家的莅临与指导,并分别对各位专家进行了介绍。

蒋永刚教授作了题为《流场感知的机械智能原理与仿生流场传感技术》的精彩报告。模仿生物的流场感知器官,对实现水下航行器和智能飞行器的主动流场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蒋永刚教授综述了生物流场感知的机械智能原理,介绍了洞穴鱼的侧线增敏机制与仿管道侧线的压差传感阵列、寄生蜂梳子翼增阻结构与仿生气压传感器、海豹胡须涡激振动抑制机理与仿海豹胡须的涡流传感器及其相关的柔性传感结构加工技术。进一步从应用层面,介绍了基于流场传感器的水下振动目标定位、飞行器攻角反演方面的研究进展。

紧接着,黄伟教授进行了《基于多孔结构的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及其传感器研究》的报告。近年来新兴的基于有机电化学晶体管(organic electrochemical transistor, OECT)的传感器因其在性能方面的巨大优势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黄伟教授针对当前OECT对其中离子和电子的传输需求,采用呼吸图案法实现了多孔沟道活性层,有效提升了薄膜比表面积,为高灵敏度传感器提供了一条便捷高效的制备思路,拓宽了功能材料的选择范围。该研究将对下一代智能传感器开发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进一步推动脑机接口、智能假肢以及智能软体机器人等领域的发展。

王浩敏研究员作了题为《手性可控的石墨烯纳米带制备及器件》的报告。石墨烯纳米带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有可能成为未来高性能半导体器件的理想基础材料。王浩敏研究员围绕“如何在绝缘衬底表面直接制备性能优良的石墨烯纳米带”的难题,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六角氮化硼表面成功制备了边界平整且宽度可控的石墨烯纳米带;利用氮化硼表面沿着锯齿型或者扶手椅型方向的纳米沟槽为模板,通过气相催化实现了单层石墨烯纳米带面内外延生长。该制备工艺与目前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相兼容,为石墨烯纳米带在数字集成电路应用开辟新的道路。

最后,宋锐教授作了题为《机器人技能学习与灵巧操作》的报告。机器人技能学习与灵巧操作是当前基础前沿技术研究热点。宋锐教授介绍了机器人技能学习与灵巧操作研究现状,从机器人作业工艺与技能学习历程出发,探讨了面临的主要研究挑战与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研究问题的解决思路与关键方法,最后,展示了团队最近的研究成果,并总结展望了机器人技能学习与灵巧操作当前与未来的发展与挑战。

本期系列报告会在专家和师生的热烈讨论中顺利进行,专家们还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给实验室科研方向带来了启发与引导,对于促进实验室学术进步、提升实验室在国内的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