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简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简章 >> 正文

2019年微纳系统研究中心考研调剂信息

日期:2020年06月08日

太原理工大学

微纳系统研究中心

微纳传感与集成测试系统方向

2019年考研调剂信息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太原理工大学明向校区

邮箱:mnsrc_tyut@163.com

一、研究中心简介

微纳系统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隶属于“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团队发展迅速:2013年入选了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4年成立了微纳传感与物联网技术院士工作站;2015年入选了山西省高端煤矿机械装备协同创新中心;2017年入选了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2018年获批“1331工程”传感器创新团队,“1331工程”重点实验室,省百人计划创新团队,科技厅创新团队以及“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学科群5项团队项目。目前,团队成员共23人,教授11人,副教授7人,其中国家杰青1人,国家优青1人,山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6人,有海外留学经历者占80%。近五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1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6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5项,省部级奖项8项。先后主持国家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863专项、交通运输部重大专项和省重点专项等40余项。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MIT、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德国伊尔梅瑙理工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等多所国内外知名大学保持密切学术合作关系,多名毕业生在国外名校攻读博士学位。

二、团队成员介绍

方向带头人:

张文栋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4年入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所带领的团队被评为科技部、教育部、国防科工委和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张文栋教授是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技术首席、总装备部微米纳米专家组副组长、国防科技大学光子/声子晶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山西省政协常委、山西省科协副主席、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微米纳米学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美国IEEE学会高级会员。多年来,张文栋教授先后主持完成了国防973、国家86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4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9项。

团队负责人:

桑胜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太原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中国民主促进会太原理工大学副主委。201011月于德国伊尔梅瑙理工大学获得生物微机电专业博士学位;20172018年在哈佛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重点专项管理专家组专家,山西省“青年三晋学者”特聘教授,山西省创新团队和“1331工程”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科技部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团队和山西省高端煤机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入智能感知元器件方向带头人。入选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山西省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131领军人才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智能分会青年委员。

桑胜波教授致力于微纳传感与测试技术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将微纳传感技术与生物医学测试相结合,开展相关研究。主持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其他省部级项目15余项。公开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4项;出版英文专著1部,中文合著3部。

张虎林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方向:微纳能量收集与传感。目前,已在Nano Letters, Advanced Materials, ACS Nano,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5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25篇(12篇一区、7IF>10),论文被引用超1800次,h因子为23,申请美国专利、中国专利多项(已授权4项),出版英文合著一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等课题,曾获教育部博士学术新人奖、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重庆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荣誉。2018年获批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

程永强教授,长期从事图像处理及信息与通信网络系统领域的研究,曾主持国家基金、省部级及企业横向合作等各类项目,涉及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及工程应用等方面:包括本安型数显式巷道深部多点位移仪实验样机和在线式微量烟尘颗粒称重系统。近年来,为企业开发改进产品3种,发表SCIEI检索论文1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合作出版专著1部,译著1部(智能摄像机,SPRINGER)。

李艳萍教授,长期在太原理工大学从事通信、信息处理和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出版《数字信号处理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专著三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鉴定科研成果6项。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或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并在IEE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munications Systems, Networks and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University of Patras,Greece年会上获最佳论文奖。

张需明博士现任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助理教授,终身教职,山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长期从事微光机电系统与光流体光催化技术领域的研究。他在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 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on Quantum Electronics, Lab on a Chip, Advanced Materials, Optics Letters, Optics Expres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领域一流期刊上累计发表SCI论文120多篇(总引用超过1000次,h因子为20),合作出版了光电子微机电领域第一部专著;作为大会主席,举办了第三届国际光微流技术大会,并先后在重要国际会议作特邀报告12次。现任香港物理学会理事会成员及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期刊编委,其科研结果多次被 Nature Photonics, AIP press release, 法兰克福汇报, 联合早报, 亚洲华尔街时报等国际期刊和公共媒体所重点报道。

江小宁教授是美国北卡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机械与航空工程系终身教授,生物工程系兼职教授,山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其研究领域包括微电机压力复合材料超声换能器、医疗影像阵列、超声治疗、药物投放和高分辨率的无损探伤工艺、高频超声、IVUS、超声无损检测,机电传感器、致动器等。江小宁教授的研究小组多次在国际会议获奖(如:2011 IEEE IUS, 2016 IEEE IUS学生论文奖)。江小宁教授与学生及合作者共发表73篇期刊论文,1本书,5本书的章节,86篇会议论文以及9项专利。其中PC-MUT专利转让予美国波科公司(Boston Scientific Corp.)。

菅傲群,博士,副教授。2013年获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微纳光学及其应用,先进光纤传感器和微流控芯片的研发,基于新材料的新型光电器件研发工作。近年来,在Lab chip ,IEEE J. Sel. Top. Quantum, Biomicrofluidics, Sens. Actuators A, Optical Engineering, J.  Raman Spectrosc. , IEEE Sens. J. 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13篇,参编专著两部。所研究结果被Nature Photonics 期刊专文报道,在Optofluidics 2011, 14届全国光散射年会,第4届全国深空探测年会上获优秀论文奖。

袁仲云,博士,副教授。20142月获得韩国成均馆大学(Sungkyunkwan University)博士学位;20142月至201612月韩国成均馆大学VADA实验室,韩国BK21人才计划-博士后研究员;20148月至20152月韩国成均馆大学兼职教授(Adjunct Professor);20143月至20147月韩国崇实大学讲师。目前主要从事智能传感,智能片上系统的设备开发和微纳智能系统在矿山安全及智能交通等应用领域的研究。

郝润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信号处理、机器学习及其嵌入式应用。在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主讲本科专业基础课《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及研究生《现代信号处理》等课程。近年来,发表多篇EI收录文章,主持并参研国家、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横向、教研项目,指导多项大学生创新项目,参编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2部。

禚凯,博士,副教授。2015年毕业于韩国成均馆大学,获得化学工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17年进入微纳系统研究中心工作。主要研究方向:运用电化学方法制备金属纳米材料(纳米线、纳米颗粒和薄膜等多种结构)及其在生物传感器、超级电容器和环境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迄今为止,在相关领域发表SCI论文10余篇,发明专利1项,多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做发表。受邀担任Materials Letters等杂志审稿人。

段倩倩,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光学传感器、新型发光材料、纳米光波导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等。近年来在Opt.  Lett. , J. Appl. Phys, J. Opt. Soc. Am.  B 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篇,申请专利2项。

张益霞,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主要从事癌症、心血管等重大疾病的家庭化早期预警/诊断纳米传感器件研究,致力于早期胃癌、肺癌呼气中癌症特异性VOCs标志物“指纹图谱”构建,基于呼气样本中疾病VOCs标志物,开发无创式智能纳米诊断器件。近年来,在ASC Nano,Theranos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Cryst.Eng.Comm.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5余篇,参与专著1部。

冀健龙,博士,讲师。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测试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机械与航天工程系、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与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联合生医工程系访问学者。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ICMAN)理事,先进材料研究与应用(AMRA2017)执委。主要从事先进纳米材料及其在微纳机电系统与器件方面应用的研究。内容包括基于微流控的即时诊断芯片和药物筛选芯片、基于有机半导体的药物释放芯片、以及基于疏水纳米材料的微能源器件。目前,已在SMALLCARBON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5项,获得授权5项;参编2本教材、专著章节的编写。以上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太原理工大学基金以及医院、制药等企业界横向课题资助。

张强,博士,讲师。201510月于中北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山西省面上青年基金1项,参与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现主要从事柔性应力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申请发明专利7项;近年来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7篇。

三、调剂信息

2019年度微纳系统研究中心拟从信息与计算机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硕)、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硕)、电子与通信工程(专硕)等学位点共招收硕士研究生54名。

联系方式:

张老师:mnsrc_tyut@163.com

四、招生专业及复试科目

五、调剂程序

第一阶段:调剂预登记(成绩发布——国家录取分数线公布之前)

我校于225日开学,在此之前请通过邮件咨询各位老师。有调剂意向的考生请将个人简历、考研成绩单、本科成绩单、以及相关获奖证明等材料直接发送到各位老师的联系信箱(邮件标题为:调剂专业+姓名+总分),与导师进行双向交流。

第二阶段:正式调剂(国家录取分数线公布后——调剂结束)

分数线公布后,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硕士研究生调剂服务系统开通,请符合调剂条件的考生第一时间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填写调剂申请,我校将优先调剂符合要求的预登记考生,研招办将通过此平台通知获准参加复试的调剂考生,请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回复确认,并尽快与我校招生学院联系办理调剂手续,确定复试科目,额满为止,复试合格拟录取的调剂考生必须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网上确认录取,否则,按考生自动放弃处理。

六、调剂要求

1.成绩要求:

初试成绩总分、单科分均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A类考生复试分数线要求,且在原报考单位不能参加复试,学院复试线以研究生院公布的2019年研究生复试调剂基本分数线为准,我校复试时间较早,请提前做好复试准备。

2.专业要求:

招考专业与我校招生专业相同或相近(业务课相同或相近),业务课考试科目参见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招生专业目录。

3.学历要求:

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

4.其他说明:

复试安排以研究生院安排为准,更多信息查询请登陆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www.gs.tyut.edu.cn/admissions/Index.html

欢迎各位同学来信咨询!